【2.8】急性胃肠炎

一、急性胃肠炎概述

急性胃肠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理上呈胃、肠(小肠为主)的急性弥 漫性黏膜的炎症,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甚至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 多由饮食不当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节。进食被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 或未煮透的食物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也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临床特点是发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常在 进食污染食物后 2~24 小时发病。腹泻一日可达数次或十余次。粪便初为粥样, 逐渐变为黄色水样,几无臭味,有的带有泡沫及少量黏液,一般肉眼看不到脓血。 体检腹部柔软,有触痛,肠鸣音常亢进。因细菌及毒素作用,可有不同程度的畏 寒、发热、头晕、头痛及全身无力症状。重症者由于剧烈呕吐及腹泻,可出现口 渴,尿少,眼眶下陷,四肢发冷皮肤弹性减低、小腿肌肉痉挛等脱水症状,也可 引起低钠、低钾、低氯或酸中毒,更严重者还可进一步引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 无力以致休克。诊断依赖详细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必要时行胃肠镜及活组织检 查和大便致病菌培养。

  • 概念:急性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
  •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 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 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1.1 诊断要点

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通常发病较急, 开始多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部阵发 性绞痛并有腹泻,每日数至数十次水样便,黄 色或黄绿色,含少量粘液。伴有不同程度的发 热、恶寒、头痛等。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 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1.2 发病因素

一般在暴饮暴食或食用了污染食物、对胃有刺激的药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 病。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 如:

  • 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
  • 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
  • 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
  • 吃了未做熟的四季豆(架豆、芸豆、刀豆、扁豆、豇豆等);
  • 吃了未洗净农药的蔬菜而出现中毒;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 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胃肠炎并发疾病(阑尾炎、胰腺炎、肿瘤、穿孔、急 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脱水电解质不平衡、肠穿孔、败血症。

1.3 急性肠胃炎的病因

1.3.1 细菌感染

导致肠胃炎的常见细菌:

  • 大肠杆菌 ==》 急性胃肠炎
  • 志贺菌 ==》 痢疾
  • 沙门菌 ==》 伤寒
  • 霍乱弧菌 ==》霍乱
  • 金葡菌 ==》急性胃肠炎

(经过粪口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

  • 经水传播
  • 经食物传播
  • 接触传播
  • 昆虫传播

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炎:

  • 起病急腹泻时,患者很少有发热,大便性状为水样, 轻重不一,重者有如霍乱,部分患者可有脓血便,可 有中至重度失水。病程1~4天不等。
  • 快餐店里未熟的汉堡,未经严格消毒的果汁,不洁牛 肉等都易导致该病发生。

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发热达39°C、乏力、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 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 ~14天

伤寒:

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 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 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C, 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霍乱:

起病急,表现为突然腹泻,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 ,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 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 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初为胃内 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炎:

  • 大便次数稍多,为黄绿色糊状便;重症大便次数频繁 ,每日可达数十次,大便呈暗绿色水样便,外观像海 水,所以叫海水样便。粘液多,有腥臭味,有时 可排 出片状伪膜。
  • 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

1.3.2 病毒感染

导致肠胃炎的常见病毒:

  • 腺病毒
  • 轮状病毒
  • 诺我可病毒

1.3.3 食物中毒

  1. 胃肠型食物中毒
  2.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3.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4.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 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 状为主要特征。

常见引起食物中毒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 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

1.3.4 生冷食物

喜食生冷食物,常饮冰啤酒,结果可导致胃 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1.3.5 食物滞留

消化不良,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 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 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反 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1.3.6 着凉

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 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1.3.7 毒物与药物

河豚、鱼胆、动物肝脏、毒蕈、发芽马 铃薯、有机磷农药、洋地黄类、胆碱能 药物、泻药等。

1.4 一般治疗

  • 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 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 和损伤的愈合。
  • 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 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
  • 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 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 ,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 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 胃粘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 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二、急性胃肠炎的药物治疗及用药注意事项

2.1 药物的分类、作用和特点

1.对症治疗药物(止吐、止血、止痛)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于上消化道,提 高静息状态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阻滞胃-食管反流,加强胃和食管蠕动,并增强 镇吐效应。

双八面体蒙脱石能与黏液蛋白结合,保护肠粘膜,对病毒、细菌和细菌素 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可减少这些攻击因子的致病作用,具有显著的止泻作用: 阿托品,山莨菪碱具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使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平滑肌松 弛,选择性缓解胃肠道、胆道痉挛及抑制蠕动,并解除血管(尤其是微血管)痉 挛,改善微循环;洛哌丁胺通过延迟肠内容物转运时间,肠内容物吸收而缓解腹 泻症状,常用止泻药及其用法用量见表 11-4

2.抗菌药,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 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它通过抑制 DNA 的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在体 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氨苄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 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抗菌药,抑制细菌 蛋白质合成,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头 孢,抗菌谱广,主要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毒性小,适用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

2.2 治疗药物的选用

1.对症治疗

呕吐频繁者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 10mg,腹痛者可局部热敷 或用解痉药,如阿托品 0.5-1mg,皮下注射,可使呕吐、腹痛及腹泻迅速停 止,如不奏效,可于半小时后再用,或山莨菪碱 10mg。如急性呕吐、腹泻已经 停止,仍需口服颠茄合剂 10ml,或溴丙胺太林 15-30mg,3 次/日。腹泻者给予 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如双八面体蒙脱石 0.3g,3 次/日,或洛哌丁胺,成人首次 4mg,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 2mg,直至腹泻停止或每日用量达 16-20mg,连续 5 日,若无效则停服。空腹或饭前半小时服药可提高疗效。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 不可用于儿童。止泻药不能用于感染性腹泻或可疑感染性腹泻患者。

急性胃炎者予以制酸保护胃粘膜,使用 H2 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法莫替 丁)及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缘酸铋钾);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针对性 地给予冰盐水洗胃、止血输血、补液扩容纠正休克等处理。

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等药均可。还可局 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 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保护胃肠道粘膜,如思密达,急性腹泻服用本品治疗时, 首次剂量加倍。

调节肠道正常菌群,如金双岐,美常安等。

2.抗菌药物

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应针对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如 盐酸小襞碱 0.3g,3 次/日,氧氟沙星 0.3g,2 次/日,口服,或 0.2g 每 8-12 小 时静脉滴注;复方磺胺甲恶唑 0.96g,2 次/日。对病情严重、怀疑有败血症的婴 儿,静脉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 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因呕吐、腹泻导致失水及电解质紊乱时,可予口服补 液,重者则静脉输液,液体输入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日输入 1000- 3000ml,其中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盐水需 1500ml,其余可补入葡萄糖液;对 血压下降的患者,应早期快速补液,以补充其循环血容量不足;输液后仍不能 使血压正常者,可在液体中加入升压药;如有酸中毒,应给予碱性药物;对不 能进食而尿量正常的患者,注意补充氯化钾。

2.3 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甲氧氯普胺可通过血脑屏障导致锥体外系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山 莨菪碱可有口干、面红、扩瞳、近视物模糊,用量过大时可出现阿托品样中毒症状。双八面体蒙脱石偶见便秘、大便干结。氨苄西林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红霉素的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和皮疹等,氧氟沙星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及 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禁用,哺乳期妇女应停止哺乳。

2.4 药物相互作用

氧氟沙星与茶碱类合用时可导致茶碱中毒症状,与环孢素合用可使环孢素 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氨苄西林与卡那霉 素合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红霉素与林可霉素类有拮 抗作用,并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头孢噻肟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 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与阿米卡星合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 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2.5 饮食建议

2.5.1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初期

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 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 ,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细挂面、烩薄面 片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 、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5.2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好转期

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 蒸蛋羹、咸饼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 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 负担,对病情不利。

2.5.3 急性肠炎吃什么好——肠炎恢复期

由于胃肠道尤其是肠道病理生理的改变,此时肠道对食物非 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饮食上宜吃些清淡、软 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 品以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复期后2~3天左 右,即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三、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胃肠炎的护理:

  • 安排舒适卧位休息
  • 保持口腔及身体清洁
  • 当有呕吐情形发生时,先暂时禁食,让肠胃休息
  • 要恢复饮食前先喝水,试试看症状是否改善。再 由半流质(例如:米汤、菜汤)→软食(例如:稀饭 、面条)→普通饭,采渐进性饮食
  • 避免油腻、油炸及刺激性食物,避免牛奶等产 气食物。
  • 按时服用医师处方之药物。如症状无改善或有 疼痛情形,请立刻回医院复查
  •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注 意保暖。
  • 急性期患者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失水较多,因此需 补充液体
  • 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 。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并尽量减 少蔗糖的摄入; •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腊的 鱼肉,刺激性强的饮料、食物和调 味品等。
  • 规律饮食 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 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宜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应注意饮食卫生
  • 定时定量 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 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 避免过饥或过饱。
  • 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 细嚼慢咽 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 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 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 化。
  • 注意防寒 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 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 避免刺激 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 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 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 食物。
  • 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 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 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 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参考资料

  • 熊存全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常见病用药指南》的课
药企,独角兽,苏州。团队长期招人,感兴趣的都可以发邮件聊聊:tiehan@sina.cn
个人公众号,比较懒,很少更新,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如果回复不及时,可发邮件给我: tiehan@sina.cn